學術活動
德國中小學科學教育改革
2024-09-23
來源:教育學院 供稿:教育學院 點擊次數:時間:2024.9.23上午9:30
地點:東一區會議室506
主講人:Ingo Eilks(英戈·埃爾克斯)
主持人:丁邦平
主辦單位: 教育學院
主講人簡介:
Prof. Dr. Ingo Eilks FRSC,德國不來梅大學教授(自2005年,W3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院士(FRSC),是國際化學教育領域的著名專家(2005年拒絕了漢堡大學科學教育W3教授職位邀請)。他的研究興趣廣泛,包括基于社會性科學議題(SSI)的科學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ESD)以及化學創新教學方法等。Prof. Dr. Ingo Eilks FRSC因其對科學教育的貢獻而獲得眾多獎項和榮譽,如聯合國世界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項目獎(2008/2009/2013),德國化學學會(GDCh)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獎(2003)和美國化學學會(ACS)可持續化學教育卓越貢獻獎(2017),德國教育部MINT(STEM)未來創新行動之2021年度MINT大使等。
Prof. Dr. Ingo Eilks FRSC發表了700多篇出版物,包括教科書、章節文章和期刊文章等,并在主持多項歐盟化學教育研究項目,如ERASMUS + ARTIST,PRESS等項目。他的研究強調在科學教育中融入批判性思維、可持續性和主動學習,在德國和國際上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學術著作在谷歌學術中被引量為11172,H-index為55,在化學教育領域全球排在第六名。他創辦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Education,Ac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Science Education等國際科學教育期刊,同時擔任多家國際主流期刊編委或副主編,如Science & Education,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Current Opinion in Green and Sustainable Chemistry,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等。此外,他還受邀擔任了印度尼西亞瑪瑯國立大學科學教育專業兼職教授。
主講內容簡介:
科學教育是一個國家培養科技創新人才和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的基礎,對于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國力至關重要。面對國際測試成績欠佳和技術人才短缺的狀況,德國自20世紀90年末開始大力推動中小學科學教育發展。德國也提出了“MINT教育”這一本土科學教育概念,即數學(M)、信息工程(I)、自然科學(N)、技術(T)。德國政府采取了推行科學教育國家戰略、統一科學科目教育標準、組織科技競賽和項目、加強師資培養等頂層設計的舉措。中小學通過多樣化的課程設置和豐富多彩的課后活動,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和數字化的教學工具配合政府,并在社會組織的參與下共同致力于提高基礎教育階段科學教育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