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歷史學院學術講座:從古代經典中理解食貨原理(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科創建70周年系列講座暨平準論壇—社會經濟史系列講座第5講)
2024-10-14
來源:歷史學院 供稿:歷史學院 點擊次數:時間:2024年10月14日15:30—17:30
地點:北一區文科樓406
主講人:劉志偉
主持人:劉屹
主辦單位:歷史學院
主講人簡介:
劉志偉,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山大學人文學科發展委員會主任,國家教材委歷史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曾任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亞太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中山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后,一直在中山大學從事明清社會經濟史教學與研究。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學術界》(Academe,美國)等刊物上發表中英文論文130多篇。出版《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明清廣東地區里甲賦役制度與鄉村社會》《貢賦體制與市場》等十多部專著。
主講內容簡介:
廣義的經濟學的框架下,可以有兩個不同意義的經濟學概念,一個是以16世紀以后形成的市場經濟體制為對象,從經濟的形式意義構建的現代經濟學,一個是從經濟的實質意義著眼,以非市場經濟體制的經驗事實為根據建立起來的經濟學,中國古代的經濟思想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食貨”理論,是關于非市場體制經濟理論建構的重要思想資源。以“食貨”原理的視角考察中國經濟史,能夠將更有解釋力地重構研究中國經濟史的理論體系和概念方法,有助于我們更深入理解前資本主義時期的經濟模式。